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0月11日讯,9月末,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已经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还将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分析认为,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将直接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形式。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认为,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管业务试点和债券直接融资工具试点是对今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
“《国十条》中明确提到要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券融资、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这次银监会推出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试点有望让政策的“靴子”尽快落地。”他表示。
在他看来,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将直接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形式。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融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无法反映到理财产品的价格中,在现有的发行形式下,银行面临刚性兑付的巨大风险。
而在运用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受益凭证”,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融资企业。
“银行发行受益凭证有两方面好处。”叶林峰称。这种“受益凭证”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受益凭证”的“价格”反映出来。
“银行由此将彻底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并由此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而投资者在拥有自由的申购、赎回权的情况下,将最终回归理财产品的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以后,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为投资者谋求最大的收益,投资者则需要自己承担产品风险。”
不过,叶林峰认为,考虑到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银行开展资产管理计划将面临二级市场交易、理财产品法律主体地位等各种挑战,此次试点最终能够成型的产品及其运作形式仍然是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监管层推动理财产品转型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将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令理财产品“去通道化”步伐向前迈进一大步。另外可以预见,非银行机构通道业务的削弱必将改变现有整个资产管理市场格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叶林峰表示。
发稿:刘倩雯/古美仪审校:丁亮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