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10月份上线运行
证券时报记者贾壮
本报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昨日在京透露,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充分利用企业征信系统资源,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思路。
在《物权法》通过之后,央行征信管理中心组织商业银行等相关部门成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工作小组,目前正在完善登记系统的业务需求调查,预计该系统将在今年10月份《物权法》生效前上线运行。另外,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的管理办法也在起草,未来将以人民银行令的形式发布。
据了解,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的建立对于《物权法》当中有关动产担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戴根有介绍说,《物权法》实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第三方产生效力,以妥善保护物权人、出质人的利益。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借鉴国际动产登记的最佳做法就是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
近年来,包括全国人大法工委、人民银行在内的多个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完善我国原有的动产担保制度,今年两会上通过的《物权法》在动产担保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二是明确了动产抵押登记原则;三是不再要求对担保物进行具体描述,而是由当事人书面进行约定;四是明确了应收账款的登记机构为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五是确立了动产担保登记的优先权规则。
据央行有关人士介绍,我国原来的动产担保物权制度中,担保物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动产担保价值发挥,不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不利于金融产品创新,不利于信贷人权利保护和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状况,更急于打通应收张狂融资渠道。
该人士称,担保物权制度与金融创新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现在担保制度的核心在于动产担保。随着经济的发展,动产的价值不断增加,动产日益成为现代信用交易重要的担保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动产如存货、机器设备、应收账款等被广泛接受为融资担保物。